当前位置: 胆总管炎专科治疗医院 >> 胆总管炎预防 >> 文献复习腹膜后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行胰十
背景:
淋巴管瘤(lymphangioma)是一种淋巴系统肿瘤样病变,好发于年幼者。淋巴管瘤可以先天发生,常由于淋巴管先天发育异常所致。也可由感染、肿瘤、外伤、手术或局部淋巴结变性等后天因素导致。淋巴管瘤好发于面、颈、腋窝、肩部和腹股沟部,躯干部较少,而腹膜后来源的则更加少见。本例腹膜后淋巴管瘤广泛侵犯胰腺及十二指肠,目前文献中尚末见报道。
1.病史资料:患者男,29岁。体检发现腹膜后占位1个月,于-07-30入院。专科查体:腹平软,全腹未触及明显包块,肝睥肋下未及。腹部叩诊呈鼓音,肠鸣音正常。
2.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正常sCEA、AFP和CA19-9正常3腹部超声:右上腹自肝门水平至脐水平见范围12.6cmx6.2cm的略强回声网状结构。全腹CT:右侧腹腔及腹膜后可见一囊性灶,嗜间隙生长,增强扫描内见穿行的小血管影。病变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考虑淋巴管瘤可能。腹部MR1:腹腔、腹膜后见不规则团块状肿块影,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内信号不均匀,边界尚淸,大小12.3cmx7.1cmx6.8cm,胆囊受压变形移位,门静脉受压移位,考虑脉管性肿瘤。
3.结果:-08-04术中可见右侧腹膜后巨大肿瘤,质软,界不淸,无明显包膜。有多处分隔,紧密包绕十二指肠及胰头前后方,肿瘤后缘累及胰腺钩突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后方,压迫门睁脉,无法完整剥离。术中完整切除肿瘤后行标本解剖,内含陈旧性血液及少童淸亮液体。镜下病理:瘤组织由大小不一的管腔组成,部分管腔形态不规则,互相沟通,腔内可见红细胞及淋巴液,管壁内衬单层扁平上皮。间质内见淋巴细胞聚集。病理报告:“腹膜后肿块”为海绵状淋巴管瘤。
术后第1天拔除胃管、第2天恢复正常排气和排便,第3天进流质饮食,第4天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术中于胰肠吻合口周围放置双套管行负压冲洗引流,术后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状,本例患者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升高,经充分引流及支持治疗后很快降至正常。术后2周出院,无任何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无任何并发症出现。
讨论:
腹膜后海绵状淋巴管瘤虽然属于良性病变,但其具有侵袭性,导致周围正常器官的组织结构萎缩,进而出现功能障碍,同时淋巴管瘤本身可以合并感染、出血、扭转甚至破裂,本例即合并出血。淋巴管瘤沿疏松组织间隙生长,其形态与局部间隙吻合,呈分叶状。海绵状淋巴管瘤CT表现为蜂窝状迂曲扩张的食状结构,边缘常不规则,沿周围组织间隙延伸、包绕,病灶与邻近组织分界欠淸,增强后囊壁与分隔有轻度强化。本例肿瘤位于右上腹,因该部位的腹膜后肿瘤可挤压推移肝十二指肠韧带中的肝动脉、门静脉和胆总管,推移胰头、肠系膜上动、静脉,且常可使下腔静脉和肾静脉受压或移位。术中须完全游离胰腺后缘与肠系膜上静脉之间的间隙,小心保护门静脉主干,并牢靠结扎离断胃十二指肠动脉。离断胰腺时须小心缝扎胰腺上、下缘及出血点,仔细寻找主胰管并置入支撑引流管。经统计,年7月至年12月,本研究所胰腺外科组共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例,其中90%以上术后诊断为胰头肿瘤、十二指肠肿瘤及胆总管下端癌。本例腹膜后海绵状淋巴管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属罕见,仅此1例。因此作一回顾性分析,希望能给广大临床医师的临床工作带来益处。
来源: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点击“阅读原文”白癜风治疗方法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jc/5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