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胆总管炎专科治疗医院 >> 胆总管炎病因 >> 我科为近九旬的胆总管下段结石嵌顿患者成功
普外肝胆胰专科内镜介入团队再次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的ERCP介导的胆总管下段取石术。患者87岁高龄,因“发现胆囊结石8年,皮肤黄染伴右上腹部疼痛20余天”入院,查总胆红素高达.5umol/l,直接胆红素高达.8umol/l,MRCP示:胆囊多发结石,胆总管下段结石并胆管扩张,最大结石2.0cm。经过护肝、褪黄、培补等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黄疸持续升高,考虑患者年龄大,蛋白低,肝脏功能不全,手术打击大,术后恢复时间长,且效果欠佳,但患者病情加重,若不及时处理,极有可能转变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危急生命。普外肝胆胰介入内镜团队当机立断,决定经ERCR减轻黄疸、取石,待患者一般状况及肝功能好转后,再行手术切除胆囊及胆总管切开取石。
俯卧位下熟练插入十二指肠镜成功后,可见十二指肠乳头处水肿明显、胆总管下段结石嵌顿封闭乳头开口,放置导丝成功后乳头开口处有脓性分泌物流出,行造影见胆总管下段分别有1.5x2.0cm、1.0x1.2cm结石两颗。
通常,取石存在三个难点即乳头切开出血、结石较大导致嵌顿、取石套取困难。何超医师总结认为,在网篮在结石上方张开后推送镜子并右旋镜身使胆管轴线与网篮轴线平行,再边抖动边下拉网篮即可完整套住结石;然后将网篮尽量外拉靠近内镜、拉远内镜与乳头的距离,最终将结石取出,并放置鼻胆管成功,术后未见明显出血,病人术中未诉特殊不适;术后第一天即能带鼻胆管下床活动,无腹痛发热腹胀,皮肤瘙痒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胆红素明显下降。
据普外科学术带头人苗雄鹰主任介绍,医院普外肝胆胰专科在上世纪90年代就成立了内镜介入团队,开展了ERCP相关微创诊疗技术,相比传统开腹手术,其术前准备时间短、术中时间短、腹部无切口、创伤小、恢复快,某些情况下甚至优于腹腔镜手术。目前已经常规开展各类ERCP技术,包括乳头开窗术、EST术、乳头扩张术、活检术、ENBD、塑料和金属支架置入术,每年收治上百例单纯及复杂性胆胰管结石、包括肝移植术后在内胆道良/恶性狭窄、胆胰瘘、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造福胆胰疾病患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