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特色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9月2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烟台市慈善事业发展及第七个‘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新闻发布会。会前,播放了《中国梦慈善情》宣传片。烟台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培杰,烟台市税务局法制科科长刘军伟,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谷庆雨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近年来,烟台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山东省慈善条例》,市县两级慈善组织立足新时代、按照新要求,坚持依法治善,加强与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畅通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发展渠道,先后实施了一大批慈善精准救助扶贫项目,发挥了慈善在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和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

慈善在抗击疫情中担当作为

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民政系统闻疫而动,迅速响应,推进全市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任务双落实,实现“零感染”。同时,各级慈善组织担当作为,汇聚各方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依法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市县两级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活动20余次,共募集款物2.6亿多元。市慈善总会接收社会各界捐赠从1分到万元,对笔捐款账单逐一核对、无一遗漏、无一差错,账目清楚、及时公开;社工机构发挥专业优势,提供疫情防控知识普及、危机干预、社会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年春季疫情期间,烟台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由39名专业社工组成的心理咨询服务团队,众多志愿服务力量积极协助社区开展防疫宣传、人员排查、物资发放等工作,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65万小时,展现了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公益力量相互融合、守望相助、扶危济困的大爱情怀。

发布会现场

慈善募捐社会化水平稳步提升

建立以社会化募捐、冠名基金建设为主体的募捐工作体系。

一方面,慈善募捐载体建设得到加强。全市在公益事业、教育发展、青少年关爱、文化发展等领域成立19家慈善组织。其中,13家具有公开募捐资格,7家具有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发挥出在慈善募捐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慈善工作向基层延伸,年在全市开展“党建引领·慈善惠民”慈善工作站进社区(村)活动,推动慈善资源下沉、服务群众前移,全市已设立14支社区慈善基金。

另一方面,积极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搭建社会爱心力量参与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服务平台,指导慈善组织积极参与抗震救灾,配合党委政府参与救灾与恢复重建的协调、促进、服务工作。烟台市先后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四川雅安地震、云南鲁甸地震、西藏聂拉木地震等提供3.8亿元资金和物资援助,并第一时间将捐赠款物送到灾区,彰显出烟台慈善的温度和速度。

第三,募捐形式不断创新发展。主要形成了全民募捐、长效募捐、应急募捐为主要内容的募捐机制。其中,爱心捐助活动已成为彰显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自年开展以来已累计接收捐助资金20多亿元,重点用于扶老、助残、助学、助困以及脱贫攻坚;联合原市扶贫办设立扶贫捐赠专户,建立“孝德基金”,救助全市建档立卡困难群众,累计拨付善款万元;按照自愿原则,烟台欣和企业食品有限公司、烟台丰金集团,云祥置业等为代表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在市慈善总会设立个慈善冠名基金,募集资金余万元;争取中华慈善总会支持,实施中慈药品援助项目,发放格列卫、特罗凯和多吉美等6种药品,已救助烟威地区肝癌、肾癌、肺癌、白血病患者3.32万人次,发放药品价值5.03亿元,多次争取到美国LDS慈善协会的轮椅、助行器等爱心物资援助,我市众多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群体从中受益。同时,坚持抓好日常化募捐工作,开通“慈善捐款电话热线”和“网上募捐平台”,设置捐款箱,举办义卖、义拍和销售附捐等多种方式开展日常化募捐。

慈善救助项目化实施更加多元

《慈善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市先后实施余个救助项目,受益群众达到余万人次。

一方面,打造精品项目。围绕助学、助老、助残、助医、济困、救灾等六大方面,市县两级慈善总会持续开展“爱心救助”“慈善爱心桥”“爱心复明”“温暖烟台”等23个品牌救助项目,救助帮扶困难群众.5万人次。市慈善总会的“爱心复明”白内障手术救助项目免费让名贫困白内障老人重见光明,“温暖烟台”救助项目为2.8万户困难母亲、学子、劳模、环卫工人、残疾儿童等送去温暖,12家慈善爱心超市让3.7万户困难家庭、困难学生从中受益。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型慈善项目。在福山区、莱山区、牟平区、莱州市和莱阳市等地设立5家“肾友中心”,按照市医院共同减免一定医疗费用的模式,已免费为低保家庭尿毒症患者透析12.6万人次;在建党周年之际,创设关爱老兵慈善公益基金,为符合条件的老兵开展“眼健康—免费白内障治疗手术,牙健康—免费镶装全口义齿,耳健康-免费佩戴助听器”系列公益活动,与名退役老兵建立诊疗联系,让老兵们“看得见、吃得香、听得清”。在全省创新开展“优居工程”献爱心活动,针对部分脱贫享受政策户、部分低保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通过建立困难群体基本信息和需求清单,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力量进行结对认领,帮助其中有需求的对象进行基本生活设施改造、换新,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目前,“优居工程”已发放余件、累计价值余万元的生活物资,为户困难家庭改善了生活环境,实现了“有居到优居”的转变。省市县三级慈善总会共同组织实施了“护佑健康”孤困儿童大病保险项目,为烟台户籍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购买重大疾病保险,保障30种常见重大疾病,推动形成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机制,提升孤困儿童生活品质。市希望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实施的“集结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小青燕”学堂项目等,让慈善服务领域拓宽到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公民素质等社会治理与服务领域,进一步彰显了慈善工作的时代性。

发布会现场

慈善与志愿服务实现融合发展

在全省最早成立义工服务组织,大力推行“慈善+志愿服务”互为补充的发展模式,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慈善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市在各区市、驻烟高校、大型企事业单位等设立义工管理中心32个,工作站个,成立义工服务队个,发展慈善义工7万多人,设立义工服务项目20多个,成立义工艺术团15个,广大慈善义工已深入到军营、社区、养老机构等开展演出0余场次,服务时长达多万小时。

为更好的保障义工权益、颂扬义工精神,烟台市设立了“关爱义工慈善公益基金”,长期救助遭遇大病、突发性困难的慈善义工;建立“义工保险”回馈制度,平安财险每年捐赠3万元为全体慈善义工购买团体险;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7家医院医院,定期为优秀义工开展免费体检、口腔保健、健康讲座等公益活动;坚持开展“暖义工”慈善救助活动,为困难义工累计发放救助款物40万元;每年12月5日召开“纪念国际义工日”暨义工晋星、义工组织表扬活动,让广大义工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慈善的温暖和凝聚力。

发布会现场

慈善监管日趋规范透明

建立健全理事会监督、政府监督、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着力打造透明慈善、阳光慈善。

一方面,严格财务管理。加强对全市慈善组织捐赠款物收支、分配和使用的监管,各级慈善组织严格在“慈善中国”网站备案要求开展捐赠活动,及时公开相关信息,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控制管理费用支出比例。通过年报审查、第三方审计评估、公布捐赠监督举报电话等方式,多角度加强对慈善组织财务监管。在捐赠款物收支上,各级慈善组织通过设立专户,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截至年底,市慈善总会已连续十三年举办“社会公开周”“慈善开放日”活动,活动期间,社会公众可随时查阅财务账目,调阅救助、捐赠档案,核对财物发放情况等,有效地维护了捐赠人、受益人、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另一方面,畅通慈善信息公开渠道。重点围绕“慈善中国”信息平台,建立健全慈善信息发布制度,形成慈善信息公开长效机制。加强同财政、税务、行政审批等有关部门沟通,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及时公布慈善组织登记认定、注销、公开募捐资格审批、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确认等重要事项变更信息,同时,指导慈善组织在“慈善中国”信息平台及本组织网站、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zz/159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