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胆总管炎专科治疗医院 >> 胆总管炎护理 >> 花开向阳公益话剧向阳而生温暖上演
年11月12日,由上海市红十字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制作出品的公益话剧《向阳而生》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上演。该剧是上海市红十字会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继年中国首部反映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群像的舞台剧《髓·愿》后的二度携手。
《向阳而生》以真人真事为创作依据,取材于一个感动上海的真实故事:年5月,在上海开网约车的东北汉子小任突然倒在路边,紧急送医抢救治疗无效后完成人体器官捐献,捐献了心脏、肝脏、双肾和胰腺,使5位器官衰竭患者获得了新生,重燃了5个濒临绝望家庭的希望之火。10月小任的遗腹子出生,患有严重的唇腭裂。11月,上海市人体器官捐献医院为这位唇腭裂的孩子进行了专项救助基金的募捐,累计募集捐款超过16万元,小女孩得到了成功医治。
该剧从红会志愿者、器官捐献者和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三个角度还原了在器官捐献“黄金七十二小时”期间的生死赛跑,展现众人物在死亡面前强烈的情绪和剧烈的冲突,最终反差展现出器官捐献手术成功背后普通人的勇气与伟大。记者看到,在首演演出现场,舞台被三面窗户包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温暖,相互救助的意象,呈现出“万家灯火,用生命点亮生命”的温暖寓意。个人与亲人的选择,直接关乎到另一个生命是否能够延续下去。通过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们的演绎,《向阳而生》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段故事活生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记者了解到,创作《髓·愿》时,主创们曾多次采风,零距离接触上海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一次,考虑到器官捐献题材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主创决定不再打扰捐献者和受捐者家庭,而主要通过上海红十字会相关工作人员的宣讲,走近故事和人物。剧本已经几易其稿,创排过程中也会特别注重导向问题,主创用触动心灵的演出,感动了现场所有人。
话剧里的人物原型,几乎都是年轻人,而在现实生活中,导演周小倩发现,年轻人对于器官捐献往往抱着更积极的态度。“前几天我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电梯里聊起了这一话题,当时有5个年轻姑娘,她们之中的大部分都进行了器官捐献的志愿登记。我当时很震惊,可姑娘们对此轻描淡写,觉得能在身后帮助到别人,何乐而不为。”当代中国青年的这份爱心、觉悟与社会责任感,让周小倩深刻感到少年有爱则国有爱:“祖国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饰演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陈姣莹,聊及角色感受眼眶湿润地说:“我知道自己容易泪流满面,所以更要克制自己的情感,我希望呈现的不是眼泪,更多的是温暖,因为这群人的工作里,不仅有离别的痛,还有生的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海军医院(医院)器官移植科副主任医师傅尚希被特邀参演《向阳而生》,他从事肾移植工作将近20年,还是第一次扮演一名尿毒症患者,这种角色的转变,让他与患者的心理距离更近了:“我想,其实对于捐献者来说,捐献器官也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和延续生命的另一种方式。”
演出结束时,器官捐献者家属代表、优秀协调员代表、移植医生代表上台与现场观众见面和互动。
据悉,该剧由李然担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导演周小倩执导,赵昱安担任副导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舞美设计朱雨双创作,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陈姣莹、贺梦洁、司琨、王华、程子铭、刘春峰、吴静、章静、李超、刘晓靓、宋茹惠、邵汶主演,集结了两位国家一级演员和五位国家二级演员的强大阵容,医院医护人员杜佳飞、傅尚希、高晓刚、彭良喜、任安然、王捷骁、王敏燕、吴亮、杨文丽联合出演。演出时间为:年11月12日-16日。由于剧目为公益演出,不对外售票。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晓璐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