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五日,驰援医院心境障碍科主任张勇(左),在恩施土家医院心理科查房。新华社发近日,北京顺义区天竺镇“韩博士未来健康城”项目复工。据介绍,该项目建筑面积超2万平方米,计划总投入9亿元,将以健康体检为行业入口,开展生物治疗、细胞储存、功能医学、抗衰老中心、健康大数据互联网医疗、健康保险等服务项目,链接优质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张敏摄紧张、恐慌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此,心理危机干预和疏导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个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工作、生活乃至身体情况都会产生积极的正向能量。在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战“疫”中,心理波动是每个人都要过的一关。怎样建立好心态?怎样调节不良情绪?哪些人群有可能发生异常?本期邀请5位精神卫生领域专家,和您聊聊如何调适人们的心理情绪。疫情期间主要心理问题及应对受疫情影响,一些人心理会受到冲击,产生焦虑、恐慌、失眠等症状,如何缓解这种压力,让自己平稳度过疫期?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杨甫德近日就这些问题给大家以应对之策。首先要了解疫情心理危机产生规律。经历非正常重大事件后,很多人可能会出现心理应激,通常经历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警觉反应期:主要表现为震惊、恐慌、高度警觉、不知所措,或者头脑里一片空白。第二阶段是消极防御期:为了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不良情绪,个体会本能地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如否认、退缩、回避、抑郁、焦虑或者漠视危险的存在,或者控制悲伤的表达。第三阶段是现实适应期:危机事件发生一段时间以后,人们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并接受现实,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当前的问题,焦虑情绪逐渐减轻,社会功能改善,自信心增加。第四阶段是恢复成长期:多数人经历了危机后变得更为理性,在心理和行为上变得较为成熟,开始通过一定的途径获得积极的应对技巧。其次要了解疫情心理危机主要表现。有的人在经历疫情危机的4个阶段时,会在认知、情绪、行为、躯体等方面,出现过度的心理反应。认知方面,有的人因为担心传染病的问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总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oakn.com//mjcczz/17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