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姚赟

8月3日下午,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武汉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全面筛查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和无症状感染者,消除隐患,力争3天完成。

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张文和杨鼎豪

高温来袭,武汉近日气温冲破35℃。8月4日,武汉市各社区积极协调,组织居民参与核酸检测。医院医护人员陆续奔赴各社区核酸检测点,在江城的街头巷尾,披甲上阵。

8月5日,极目新闻记者实地探访了武昌徐家棚街秦园路社区位于湖大附中的检测点,见证高温下的武汉速度。

“离我远点,安全第一”

8月5日清晨7时许,湖北大学附属中学门口已挂上了“秦园路社区全民核酸检测点”的横幅。虽然检测点还未正式开放,但已有不少市民在门口排队。

秦园路社区核酸检测点

“早点做完,心里才安心嘛!”住在附近小区的张女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社区通知的时间是7点半开始做检测,但她一会儿还要上班,便提前了几十分钟来排队。“我还以为自己是最早的呢,结果还有比我更早的。”

7时30分许,几名保安将一侧贴有“入口”标识的大门打开,示意排队的市民进入场内。

几位结伴的市民边聊边走,进入了体温检测区,身着制服的保安钟师傅站在门口,扯着嗓子喊道:“那位师傅,口罩戴好,不要贴这么近,隔开点撒。”那几位闻声回头一看,隔着口罩相视一笑,其中一位穿浅色碎花裙的女士,对身后的女士说:“离我远点,安全第一。”

排在后面的市民见状,自觉将距离隔了开来。不一会儿,队伍排到了街转角,太阳已晒到了门口。钟师傅和同事站在马路边,挥挥手,示意站在太阳下排队的市民换个方向,“这边阴凉,队伍排过来,换个方向。”

钟师傅介绍,他们是湖大附中的保安人员。因疫情原因,湖大附中腾出了一间杂物室和部医院用来做核酸检测,他和几位同事也负责起了这几日的安保和秩序维护,“早上6点多就起来准备了,要搞就要搞到位。”

多一点理解和耐心

从大门进,第一道“关卡”就是体温检测区。

秦园路社区核酸检测点

市民通过测温门后需沿着两侧红色标识线,依次在门厅排队查验健康码,登记信息。没过多久,门厅里的三条队就排到了院子里。

随着排队等候的市民越来越多,检测点里,嘈杂的说话声伴随着楼道的装修声,志愿者们“排好队,不要急”的声音逐渐被淹没。

秦园路社区副主任余亚云戴着“公共文明志愿引导员”的红袖章,右手拿起喇叭,朝着面前排队的市民喊道:“没有身份证的这边排队,登记完那边排队啊。”

此时,另外几位社区工作人员也拿起了同款喇叭,“这边排队”“健康码点出来”“小朋友牵好了”,引导声此起彼伏。

“10个人就满了啊,咋个还没到我啊?”大厅里虽晒不到太阳,但八月的高温下,一些市民已汗流浃背。省委下沉单位的李伟连忙跑过来安抚:“放心哈,前面测完,后面马上就跟上了。”

李伟向记者介绍,附近大多是老旧小区,老年人比较多,部分老人存在听力障碍,沟通就稍微困难一点,加之天气炎热,大家发发小牢骚是正常的。“我们年轻人都受不了这个天气,更何况是老年人呢,多一点理解和耐心,都不是问题。”他说。每当在现场看到有高龄老人或行动不便的市民,李伟和同事们便会为其代办身份录入等程序,并请其优先通过,以减少其等待时间。

技术加持提高效率

志愿者夏芬是负责登记人员信息的,她的面前排起了长队,身后插座上,几个小风扇呼呼吹着。

采样点

“电话?”“家庭住址?”夏芬面前没有配备身份证读卡器,一个多小时里,她不停重复这样的问题。有老人听不清,她便凑近一点,一字一句再重复一遍。偶尔有市民开个小差,夏芬就找不到人了,“张师傅,快过来撒。”一句地道的武汉话引得大家齐刷刷看向远处。一位中年女士也操着一口武汉方言回道:“搞么斯哦,我就是张师傅,这不是来了撒……”

燥热的天气,几句方言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喏,今天用了这么多了,昨天一支笔都写没墨了。”休息间隙,夏芬拿起手中的黑色圆珠笔向记者展示。

上午8时30分,负医院从其他院区调来了一台身份证读卡器,夏芬的工作“提档升级”了。“滴!”刷一下身份证,市民的信息被读取后显示在电脑上,她只用手工录入手机号,效率大大提高。

“原来手工录入需要30秒时间,有了读卡器,10秒就能搞定。”南湖园区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机器录入不仅速度快,还能保证不出错。

一句谢谢暖人心房

存储间改造的采样点里面配备了两台空调,三名医护人员身着防护服,依次排开。市民李先生将手里的采样管交给医护人员,仰头、张嘴、采样……不到3秒钟,采样结束。李先生起身,向面前的医护人员说了一句谢谢,并鞠了个躬。“去年也做过核酸,流程我都清楚着呢。”他说。后面的市民依次检测,最后一位市民将个人信息表格交由医护人员,留存信息。

“十个人一组,还是蛮快的。”医院点位负责人张鹏主任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按照相关要求,目前采取混合采样的模式,将10位居民分别采样后,放至同一采样管中,能够大幅度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同时,他们此次举全院之力调配了精干力量投入一线的工作中来,确保能够准时完成任务。

上午10时许,医院的张文、杨鼎豪跟同事换了班,脱掉防护服,额头露出几道泛红的印子。他们俩走出门外,靠在墙壁上,短暂享受了一下新鲜空气。还没讲两句,张文没等身上的衣服干掉,又匆匆忙忙回到采样点,手套、帽子、防护服、护目镜……装备齐全后,又投入了工作中。

杨鼎豪介绍,5日上午,湖大附中检测点测了近份,得亏社区组织工作得力。“武汉市民朋友们也都很配合,大家的一声声感谢,让我们心里舒服得很。”他说。

晚上检测效率更高

“小伙子,下午再来吧,5点开始。”上午11时许,检测点规定的截止时间到了,社区副主任余亚云正在劝返还没进来的两位年轻人,另一边她的同事又“放”了一位老爹爹进来。大家相视一笑,余亚云耸了一下肩,“行,凑不齐一组10个人,我们就自己上吧。”

余亚云一身运动服,背一个蓝色帆布包,不停在场地里穿梭,“我就像个‘赖子’,哪里需要补哪里。”上午的核酸检测结束后,她用手捋了捋汗湿的头发,抹了一下汗。

余亚云告诉记者,秦园路社区总共余人,分两个检测点,4日已经做了余人。考虑到天气炎热,医生体力消耗比较严重,医院商量后决定,将下午的检测时间调整到傍晚5时至晚上10时,“晚上凉快些,人也集中一些,效率高。”她说。回顾上午的工作,余亚云评价:“总体情况还是不错的。”

核酸检测点临时从室外搬到了室内,场地磨合需要时间,也发生了一些“小插曲”,余亚云在维持秩序上花了不少精力。她说,在现场参与秩序维护的有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附近单位下沉的党员同志……大家来自不同的单位,工作方法存在差异,但好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花了些时间协调沟通后,后面的工作开展得很顺畅。

“下午我们可能会继续优化,做一些调整。”余亚云介绍,他们接下来将会合理分配志愿者,进一步控制检测人数,确保核酸检测点里是安全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zz/154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