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胆总管炎专科治疗医院 >> 胆总管炎护理 >> 肺癌患者诊治再现新机遇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肺癌患者诊治再现新机遇
医院携手“中国肺癌第一人”,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再获提升
多学科讨论
吴一龙教授领衔国内专家大会诊
多学科专家联合查房
杨懿带领团队为肺癌患者手术
吴一龙教授受聘担任医院客座教授
医院在成立“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近两年后,再次迎来发展上的巨大转机:经过不懈努力,近日,在世界享有盛誉的肺癌专家、医院首席专家吴一龙教授受聘担任医院客座教授,除了对该院“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建设开展指导,还计划在肺癌综合诊治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这个转机,或将为整个区域肺癌患者带来全新的希望。
医院为何要建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为何三顾茅庐希望得到吴一龙教授的帮助?成都或者四川的肺癌患者又能从中收获什么?不妨让我们从肺癌的故事说起。
成都诞生首个“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
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肺癌在所有癌症中发病率和致死率均位居第一位,因此被称为“第一杀手”。
倒退十年,一旦确诊为肺癌,这足以让整个家庭陷入绝望——这个指向快速死亡的疾病,谁能抵挡住它带来的身心打击?
彼时,与肺癌诊治相关的科室很多,肿瘤、呼吸、普胸外科、肿瘤放疗等。但彼此独立,关联度很小,当治疗遭遇困境的时候,医生和病人一样显得孤立无援。
年,作为肺癌领域业界“大咖”的吴一龙教授开启了以循证医学为证据,组织多学科联合诊疗肺癌的探索之路。此后,多学科协作模式逐渐在全国推广开来。
在成都,医院是最早建立肺癌医院之一。年,普胸外科联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肿瘤科、放疗科、放射影像科、病理科等多科力量,医院范围内首先组建“肺癌MDT”团队及“多学科肺结节诊治中心”,除了手术外,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开始运用于患者并取得前所未有的效果。
年,“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的发展理念萌芽生长。“希望进一步打破壁垒,实现学科间的聚合。”普胸外科杨懿主任说,伴随肺癌诊治的“井喷式”发展,希望真正能够通过学科融合,为患者找到最适合的综合治疗道路。
近两年筹备后,年1月,医院首个“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在医院揭牌,让肺癌患者获得涵盖诊断、治疗和康复环节的全病程一体化诊疗方案。
为肺癌患者重新点燃生存的希望
“一体化”治疗的优势很快在患者身上得到体现。一对老年夫妇在一年时间里相继查出肺癌,而后成为一体化治疗模式下的获益范例。
老太太姓余,79岁,年4月,因左侧大量胸腔积液到医院就诊,后确诊左肺上叶腺癌伴肺内多发转移,胸膜转移。一体化中心根据老太太的基因检测结果,经讨论后予以靶向治疗,肿瘤得到良好控制,稳定至今,生活质量良好。
不幸的是,同年11月,患者的丈夫,81岁的王老先生也被确诊为肺癌且没有手术机会。经讨论,开始了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四周期化疗后,患者肿瘤明显缩小,至今没有出现肿瘤复发。
在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还有患者从没有手术机会到通过先期治疗后创造出手术机会的。一名65岁的刘大爷便是其中的受益者。
刘大爷因为咯血到医院普胸外科就诊,发现左肺肺门区长了一个直径约4.5cm的肿瘤,并且肿瘤已侵犯到肺动脉主干和支气管,病理检查证实为肺鳞癌。多学科团队为其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先行三周期的免疫联合化疗,“杀灭”一部分潜在的微转移灶和肿瘤细胞,同时使肿瘤变小,以获取小范围根治性切除的机会。这个方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新辅助治疗顺利结束复查时,肿瘤已经缩小至2cm,这意味着医疗团队为他创造出了手术机会。最终,手术团队通过微创方式顺利完成了高难度的“单孔胸腔镜下左上肺癌根治”及“支气管、肺动脉双袖式切除成型术”。这样,刘大爷不仅获得了更长的生存期,而且生活质量将更好。
医院提供的数据显示,—年,普胸外科手术量约为台,但仅年手术量就已达到近台,其中肺癌手术占70%。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严控手术质量,胸腔镜肺手术“零死亡”。
多学科协作下的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率先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以指南及大型临床实验数据为基础,结合患者不同病情,让一个更加完善,覆盖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诊治全环节的立体式疾病管理模式跃然眼前。很多原本已经陷入治疗困境的中晚期复杂性患者,通过综合治疗获得了良好的预后。
三顾茅庐拜访“中国肺癌第一人”
“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更多更加先进的治疗手段和理念来帮助肺癌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结果。”杨懿告诉记者,尽管已经在肺癌一体化诊疗上发展迅猛,但医院并未停止前进的步伐。对于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的发展之路,党委书记徐俊波、院长刘早阳带领的党政领导班子提出了总体思路:进无止境。
如何再进一步?杨懿的脑海里不断浮现一个人的身影:吴一龙教授。
吴一龙教授被称为“中国肺癌第一人”,是中国肿瘤循证医学开拓者,在解决肺癌患者的治疗和用药上均有杰出贡献。他也是40年来第一个获得国际肺癌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的华人,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项研究成果成为国际和中国肺癌治疗指南的指引。
“曾经参加过吴教授组织的全国肺癌病例讨论会,通过与国内顶尖团队的交流,前行的道路变得豁然开朗。”杨懿说,他从年开始多次前往广州拜见吴一龙教授,寻求支持与合作。其中有一次,更是由医院院长刘早阳亲自带队,希望双方能够建立合作,带动学科深度发展。
真诚态度和契合的理念打动了吴一龙教授,医院。一个又一个举措,一组又一组数据,让他觉得作为在四川最早也是最规范开展医院,医院有做好这件事的能力,具备扛起“肺癌一体化治疗”这面旗子的潜力。
10月中旬,由成都市抗癌协会、成都市抗癌协会肺癌诊疗一体化专委会主办,医院承办的“成都市第2届肺癌诊疗一体化论坛暨中国胸部肿瘤大会诊第8期暨第3届肺结节MDT论坛暨成都市抗癌协会肺癌诊疗一体化专委会年会”召开。吴一龙教授带领10余人的专家团从广州来到成都赴这场学术盛宴,会上正式受聘担任医院客座教授。
吴一龙教授将给四川患者带来什么
在成都举办的这次关于肺癌一体化诊疗的学术盛会上,除了学术交流外,吴一龙教授还领衔国内30多名权威肺癌专家对两个肺癌患者进行了现场病情讨论会诊。其中有个病人是医院收诊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小细胞肺癌,被称为是“肺癌之王”,恶性程度最高。该病人在医院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通过两个月的免疫联合化疗后,肿瘤成功缩小,肺癌降期。这是否意味着有了手术机会?虽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前期效果,但也来到了治疗的“岔路口”。针对这个病例,会场专家展开逐一分析,最终由吴一龙教授领衔的团队给出了再维持一个周期免疫联合化疗的建议。一流权威专家团队给出的建议,给患者及家属吃了一颗定心丸。
对复杂患者诊疗给予建议,是吴一龙教授受聘为客座教授带来的优势之一,计划以“川粤肺线”命名的远程会诊平台,让本地疑难肺癌患者的治疗能在双方探讨之中得到更为优化的答案。与此同时,专家团队还将通过不定期的指导向医院肺癌诊治一体化中心输注世界尖端发展理念,以及协同开展临床研究等方式,促进中心逐步向国内一流、世界先进迈进,为更多的肺癌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李诗敏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邓晓洪
供图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