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胆总管炎专科治疗医院 >> 胆总管炎护理 >> 成都将再添一家华西医院
10月24日,成都高新区与四川大学合作共建的医院(医院)一期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正式开建!
据悉,医院(医院)一期项目位于天府四街与剑南大道交叉口东南侧,项目面积亩,一期建设用地面积约亩,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规划床位数张。
成都高新区本着尊重历史、遵循经济的原则,充分利用项目一号地块建筑现状,医院功能需求进行“改造建新”,包括塔楼区域结构加固及外立面改造、地上裙房区域结构更新改造、地下室区域结构加固改造等。
据成都高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医院整体规划布局采用凤凰之形,寓意“山水相宜,有凤来栖”,内部围绕医疗功能整体科学布局、构建“医疗综合体(MedicalMall)”新医疗模式,将建设成为一家学科门类齐全、运行管理高效、医院特色突出的智慧化、现代化医院。
探索“MedicalMall”新医疗模式
打造智慧化人性化“疗愈绿洲”
从设计图上可以看到,医院建筑主立面外观极具辨识度,入口构架宛如飞凤展翼,通过创造适宜的过渡空间,医院距离感。而内部景观方面,也将通过“去医院化”的手法,力求创造智慧化和人性化疗愈空间。
根据医疗顶层规划,引入“MedicalMall”的创新发展模式,将专科中心医疗资源围绕共享平台进行集约式的整体布局,突出人性化、中心化、弹性化、共享化、未来化的运营服务理念。
为了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医院还采用“模块化”门诊单元设计,实现“资源相对集中,减少患者移动”。同时,为了急危重症患者4-10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医院建筑整体布局引入“疗愈之环”的理念,构建“急救―检查―手术―ICU”的绿色通道,分地块通过建筑连廊联系,高效联系各功能板块,方便医护会诊和患者转运。
医院设计强调“医院与城市交通的空间公共性”,采用复合集成式设计策略,将出租车地下接驳、地铁接驳、医院门诊入口大厅、地下商业等一系列空间和设施整合,在门诊主入口形成一个“城市客厅”。在动向流线方面,该项目还通过采用住院患者与门诊患者分流设计,形成简洁高效的住院竖向交通。
设计将自然与建筑相结合,让“艺术疗愈+生态自然+医疗空间”互融共生,助力打造“医院,医院中的花园”。结合自然共生的室内环境及体验式的医疗服务,遵循“人本化、低碳化、共享化”的设计理念,让医护与患者能多场景、多角度地融入疗愈绿洲的美好。
突出“华西品牌”特色
汇聚医院优质资源
医院由成都高新区与四川大学共同组建,医院投资建设,四川大学牵头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优质医疗品牌资医院运营管理。
按照“大综合、强专科”功能定位,突出“华西品牌”系列专科特色,打造区域性医疗高地、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和示范医疗中心,包括:
医院及医院平台优势,建设大型共享医技平台+口腔诊疗中心,提供优质、舒适的疾病诊疗服务;
依托医院优势学科资源,重点打造消化病、骨科病、老年病诊疗中心以及睡眠监测中心,助力特色专科学科发展。
整体导入医院生殖医学科资源,在民乐地铁站旁打造“国家级生殖医学平台”,为妇女儿童提供优质的就医环境,为孕产妇保驾护航……
通医院的医疗资源及先进管理经验下沉地方,医院将建成学科设置齐全、运营管理高效、医院特色突出的智慧化医院,并牵头构建区域紧密型网格化医联体,带动基层整体服务能力水平提升,为基层群众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高新区还将与四川大学合作共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高新研究院,将医院打造成为集医、教、研、预防保健、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区域医学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实习教学基地、医院。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与华西携手合作,着眼提质“幸福城”,聚焦群众“心头事”,医院,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全域覆盖、促进卫生服务能级全面提升的重要举措。我们相信,在成医院的共同努力下,医院必将成为惠民生、暖民心的标杆性民生工程。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持续深化与华西的全面合作,拿出“高新服务”,跑出“高新速度”,让“华西标准”覆盖更多群众,以“华西水平”提升健康质量。
“此次合作是四川大学与成都高新区奋力打造区校合作新典范的新起点。医院建成后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满足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群众的医疗需求。”四川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医院项目正式进入开工建设阶段。项目预计于年建成投用,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成都高新区医疗服务资源,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吴怡霏摄影吴怡霏部分图片由成都高新区提供责任编辑何齐铁编辑王淇